(速新闻记者 倪家乐 见习记者 欧怡娜 云春燕)养犬管理关乎公共安全、环境卫生与社会和谐,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。《宿迁市养犬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。《条例》实施后,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与宣传,社区常态化开展文明养犬引导,养犬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渐转变为主动配合,文明养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,勾勒出宿迁人宠和谐的文明画卷。7月30日,记者对此进行采访。
以法规为纲 筑牢文明养犬基础防线
为满足群众期盼与社会需求,6月25日,宿迁市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。《条例》承载着重塑城市文明风貌的重任,引导市民树立文明养犬理念,将个人养犬自由与公共利益有机结合。
展开剩余77%据悉,《条例》共三十六条,主要包括六个部分。第三部分明确养犬人是养犬管理的责任主体、养犬行为的限制性和禁止性规定、携犬外出的行为规范、禁止携犬进入区域的设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条例》的第二十四条至三十四条为罚则部分,针对养犬管理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行为,分别设置了罚款、吊销养犬登记证、没收犬只等处罚措施。此外,为了实现对违法行为人的教育目的,《条例》还规定了相关主管部门在实施处罚前,责令违法行为人限期改正,对及时予以改正的,不再给予处罚。
据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综合科科长刘新星介绍,自7月1日《条例》正式施行以来,不仅加大了文明养犬的宣传力度,而且对于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处罚强度较以往也有了显著提高。在遛狗高峰期,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,一旦发现违反条例的行为,将立即进行教育引导或实施处罚。同时,执法人员还充分利用小区微信群、路口电子屏以及信息网站等多种渠道,广泛宣传文明养犬条例,旨在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文明养犬意识。
常态化文明养犬 共建人宠和谐新家园
7月30日,记者来到了宿城区古城街道新苑社区华泰御花园小区,“文明养犬 从我做起”的标语十分醒目。“自《条例》实施以来,我们通过宣传栏、业主群、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,持续向居民普及文明养犬知识。登记办证、疫苗接种这些基础工作,我们会反复提醒养犬居民,确保每只宠物都能‘持证上岗’,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隐患。”社区网格员王女士介绍。
“以前小区里经常有狗随地大小便,遛狗不拴绳的情况也不少,这样的宣传活动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明白文明养犬的重要性。我养了一只泰迪,每次遛狗都会随身带个小袋子,及时清理粪便,小区环境干净了,大家住着都舒心。”居民张丽笑着说,不少居民收到了《致养犬市民朋友的一封信》,并承诺今后会严格约束自身养犬行为,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养犬理念。
记者走访市区多个社区发现,文明养犬宣传已成为社区工作的“常规动作”。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各个小区,为居民讲解家中养犬的注意事项,着重提醒居民要定期给犬只接种疫苗,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。同时,强调外出遛狗时务必拴好狗绳,避免犬只近距离接触小孩、老人、孕妇等人群,保障他人安全。
观念转变促文明 共筑养犬新风尚
在《条例》发布初期,不少养犬居民对其中的规定存在诸多不理解。家住市区金陵名府小区的市民张东(化名)便是其中之一,他养了一只小型犬多年,以往遛狗时从未拴过狗绳,觉得自家狗温顺,不会有什么问题。“我家狗狗很听话,在小区里跑习惯了,突然要拴绳,我觉得限制了它的自由。”张东说。
随着执法部门加大对违规养犬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,以及社区文明养犬宣传活动的持续开展,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。社区工作人员上门,耐心地向张东讲解条例规定以及不文明养犬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。同时,执法人员在小区内加强巡查,对遛狗不牵绳等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和处罚。
“现在我明白了,文明养犬不仅是对他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的狗狗负责。”张东转变了态度,主动到相关部门为狗办理了养犬登记,出门遛狗时也总是牵着狗绳,还随身携带纸巾,及时清理狗的粪便。
像张东这样转变观念的养犬居民不在少数。家住市区金港花园小区的陈女士表示,她原本认为养犬登记和定期免疫很麻烦,觉得多此一举。但相关的宣传片让她认识到养犬登记能够更好地管理犬只,而定期免疫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,关乎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。
如今,走在宿迁的大街小巷,越来越多的养犬市民自觉遵守《条例》。当遛狗时自觉牵紧手中的绳索成为习惯,当俯身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的动作化为自然,文明养犬便从纸面的规章制度,真正沉淀为社区的日常风尚。我市相关部门正通过常态化、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导,带动居民于细微处践行责任。每一次负责任的牵引,每一次及时的清理短线炒股配资,都在为人与宠物相互尊重、邻里之间和谐相亲的温暖家园添砖加瓦,这不仅是法规的遵守,更是一座城市文明与温度最生动的体现。
发布于:江苏省